太激動會出大事!孩子過度尖叫可致肺萎縮﹑聲帶受損風險

不要說小孩愛尖叫,當每個人在驚嚇時或激動時,都可能會嘶吼尖叫,但「吼叫」得太過火,很有可能導致聲帶受損,更甚的還會令肺萎縮!下面一起看~

1. 過度尖叫致肺萎縮

近日,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(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) 發表了一則極罕見的病例,指一名參加One Direction演唱會的16歲少女,於參加演唱會後的隔天早晨,因呼吸急促、困難而送醫。

 

雖然少女未有咳嗽、喉嚨痛或其他肺部疾病等病史,但其脖子及胸部受到壓迫時,皮膚會出現「裂脆」的聲音,即就是皮下氣腫(subcutaneous crepitus)的症狀。經X光確認後,少女兩邊肺部出現些微萎縮情形,推斷是尖叫過度,導致是次情況發生。

2. 不同年齡的孩童,尖叫的意義不同

BB尚未學會講話前,幼兒尖叫可能是生理反應,或有外在刺激。2~4歲幼兒則是藉由高分貝音頻與外界互動、試探大人反應、吸引注意力。4歲後的幼童多數是遭遇挫折,或是因為還無法完整表達想法,就用尖叫嘶吼,希望事情能夠順他的意。 

 ▼0 ~ 1.5歲」語言不足的尖叫期

這時的幼兒,常常是在身體不舒適、對外界環境有意圖與需求時,因語言所限,就會尖叫。由於他們仍不會說話,遇上反應生理上不舒服,如肚子餓、生病、累了。或受外界過多的刺激而興奮與不適時,會用尖叫或哭的行為來反應。當孩子有表達的意圖,如想要拿水壺、想抱抱..等,焦急之下會直接用尖叫方式表達。

▼「1.5歲 ~ 3歲」發展自我的尖叫期

 2歲是孩子尖叫的高峰期。他們會為反對而反對、試探大人、吸引注意力、為達到目而尖叫。

當孩子「自我」的觀念開始增強,會以「我不要」或「故意不要」來證明自己,而許多大人認為孩子小而過度禁止,如「不可以,你還不會」,讓想獨立卻詞彙不足的孩子,很難表達出他的需求,急躁到用尖叫來表示不滿。

同時,也有些孩子會試圖用尖叫來引起大人注意、試探大人反應、甚至用尖叫讓大人妥協而達到目的。

▼「3歲後」抗議挑戰的尖叫期

3歲後的孩子,能使用的詞彙較多,尖叫的情形會逐漸好轉。這時孩子尖叫,多數是在反應不滿,如「為什麼不行,我就是現在要!」抗議或挑戰大人,希望事情能夠順他的意。

這時期孩子情緒發展較複雜,遭遇挫折卻無法完整表達情緒,也會用尖叫嘶吼等行為來表示,要適度引導情緒表達,才不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人際互動能力。

3. 除了年齡,尖叫行為與家長教養態度有直接關係

排除特殊疾病,爸媽的教養態度,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尖叫的行為與出現頻率。

▽ 大人沒有耐心回應孩子

當孩子試圖用語言跟爸媽溝通與表達想法時,若沒有及時的回應,也可以會造成孩子失去耐心,習慣用尖叫大鬧方式來引起注意力。

▽ 大人過度禁止、也不提前預告

爸媽的過度禁止,容易造成孩子情緒失衡,故用強烈的尖叫大鬧等方式抗議。或者時常沒事先告知就禁止孩子,如突然把玩具拿掉不給他玩,要求孩子馬上來吃飯等,讓孩子容易失控尖叫與反抗。

▽ 孩子尖叫,大人就妥協

爸媽為了息事寧人而急著妥協,讓孩子養成用尖叫來控制大人、逼迫他人屈服、達到目的的習慣。

▽ 大人常對孩子吼罵大聲

當孩子哭鬧尖叫時,爸媽沒有耐心了解原因,時常用大叫、吼罵方式來管教或與其他家人互動,會讓孩子認為「只要大聲」就是老大,自然就有樣學樣。

Photo: Pinterest / Google
Cover photo: Pinterest

Facebook 分享
Whatsapp 分享
關於我們聯絡我們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