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遊戲就可以訓練小朋友EQ?5 steps教會孩子EQ思考

對小朋友來說,除了智力(IQ)發展外,提高情緒智商( EQ )也同樣重要。 EQ 是「調整」和「運用」情緒的能力,是會影響學習的進度有些孩子智商高,記玩具名字很快,但功課表現不好,容易放棄,又不願學習新事物,所以要學習控制情緒:如學會享受努力的成功感,即使面對困難,也不怕麻煩,進而達到定下的目標。當小朋友EQ差,不懂得面對人際問題﹑困境時,爸媽可以點做好?不用「搲爆頭」,原來用遊戲就可以幫孩子push up情商了啦!爸爸媽媽一起跟著玩啦~

1. 缺乏自信及害羞

如孩子缺乏自信及害羞,爸爸媽媽可以用「小幫手」的方式,請他擔當助手幫忙做家務﹑解答問題﹑收拾玩具﹑估歌仔﹑猜字猜動作﹑你猜我畫等遊戲,讓小朋友可以大膽表達自己,更可以通過滿足感提升自信。

2. 易分心及放棄

當孩子愛不停說話,又經常分心而被責罵時,爸爸媽媽可以在進行任何遊戲前,先寫下步驟清單,從旁提醒要根據清單進行活動,每完成一個步驟,即畫上「剔號」,讓他們明白按部就班,最終必能完成活動。例如可以玩「泥膠混色」遊戲,目標是混出綠色,讓孩子寫下需要的顏色、混合方法、預計成果等1~4個步驟。

 

3. 永遠說「不知」

當老師或家長問問題,孩子因害怕答錯被罰,總是說「不知」或不答時,爸媽可以同小孩玩「誠實遊戲」。例如:  孩子說了「真話」,即放一顆波子進水杯,孩子會對水杯滿溢的情況感興趣, 願意回答問題。通過這視覺化的獎勵, 讓孩子發現可隨意說「真話」, 且不會被罰。

4. 不願嘗試

當小朋友怕學習新事物,容易緊張,害怕失敗,經常找藉口不參與,如稱要上廁所。爸媽可以引領小朋友玩「層層疊」,鼓勵孩子大膽嘗試,令他明白失敗了乃屬正常事,可以重複再挑戰。

 

5. 易發脾氣

如果孩子無論在學習、玩遊戲、比賽時也要贏,而當成績不好就即大發脾氣。爸爸媽媽可以通過討論,寫下「結果列表」,列出發脾氣與不發脾氣的後果, 明白發脾氣無助好成績。又或者,可以用填字遊戲(word puzzle)﹑字詞接龍﹑拉密數字牌(rummikub)等,夠讓小朋友的耐心。

▼從遊戲裡思考﹑學習就是最好的過程

不論玩甚麼樣的小遊戲,如玩一些陣營遊戲「Bang!」﹑「狼人殺」;紙牌遊戲「鬥牛」﹑「UNO」;棋牌遊戲「飛行棋」﹑「象棋」等等,這些game都可以培養到孩子的情商﹑智商﹑邏輯思維,更甚可以改善親子關係!


▼當小朋友「輸唔起」時,可以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

首先把情緒上的孩子帶開,離開現場到外頭坐著,這時孩子會一邊哭一邊抱怨。爸爸媽媽可以等小朋友哭完再說話,跟孩子說「你先哭完再說話,不然講話含糊,爸爸(媽媽)聽不見你說的話」﹑「我等你,你先哭完,但如果你想要講話就得停止哭哭」﹑「你一哭我就聽不到你後面講的話,哭完再說」等等。在小朋友調節情緒時,爸爸媽媽可以慢慢起身倒杯水,給孩子一點空間整理自己,當小朋友知道爸媽會陪伴,他又會消耗一點情緒哦!

 

【第一步:發現問題】

孩子說他在遊戲裡輸了不甘心,這是他拋出的第一個狀況,我們要了解不甘心的原因是什麼?是:
1.
被OOO嬴了,所以不甘心(針對人)
2.
沒得玩了不甘心(針對事)
3.
還是玩輸了不服氣(輸不起)
用引導、思考的方式回問,讓孩子自己整理思緒。

【第二步:釐清原因】

釐清原因才能知道孩子在意的點是什麼,排除第一步的可能情節,在此得先給孩子肯定,告訴他很棒其實你是懂事的。當你問他是否能理解OOO的做法時,若小朋友又哽咽,表示我們還沒處理到「情感上」的問題。

 

【第三步:多給孩子耐心】

其實孩子沒這麼多淚可以哭,所以他只是在找一個時機點講出真心話,這時爸媽用耐心陪伴。可能他的不甘心背後意思竟然是「我怕輸了就會絡爸媽曉不起」,這才是他真正的情緒演變主因。若沒陪伴到這地步,怎麼能聽見孩子的真心話?

 

【第四步:下次該怎麼做】

每次事件發生都是最棒的機會教育,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原因,當孩子冷靜後,接下來要告訴孩子「假如下次再發生,第一件事要做什麼」。這時不要求孩子不准生氣、不准有情緒,可以要求的是在他知道有情緒的時候要先離開現場,把情緒發洩完了再回去。

當孩子遇到問題需要大人幫助時,重點不在於「告訴他解決問題的答案」,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,並練習如何解決(教他們如何思考),,以後他們再遇到問題時,才懂得處理狀況,如果一直告訴孩子「你該怎麼做」,孩子只是聽大人的話去做,並沒有真正了解動作背後的意義,這樣下次若再遇到一樣狀況,他還是用原本的方式,仍然不曉得衝突當下該怎麼應對,同時大人對小孩必須多點耐心,從依賴到自主的過程,不可能一次就會,一定得經過非常多次的練習與改變。

其實孩子們玩遊戲本來就吵吵鬧鬧,這些過程正是最棒的EQ培養,練習如何解決問題、融入團隊並包容不同個性的人,愈早培養「情緒教育」,對學習愈有利。

Photo: mami2010 / Pinterest / Google
Cover photo: Google / mami2010

Facebook 分享
Whatsapp 分享
關於我們聯絡我們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