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語治療可以解決小朋友偏食問題?拒絕紙版身形,不要成日「含住啖飯」

爸爸媽媽餵小朋友吃飯時都會好炆陣,為什麼孩子「咬兩下就吞」、「硬少少都唔肯食」、「咬咬吓 唔記得左」、「含住啖飯唔呑」…..等等。

 

平常認為進食、吞嚥、説話,好像是人與生俱來就應該會懂得,認為理所當然的事,事實並非如此。小朋友對咀嚼吞嚥的過程陌生,容易成日「含住啖飯」,令身體變得瘦小!要解決問題,先了解小朋友會咁!

 

1. 行為問題

有的孩子不喜歡吃某類型的食物,便扮作吞不下,或含着食物不肯吞下去,形成偏食。

 

2. 專注力問題

有些小朋友專注力較弱,把食物放進口中後,便被周遭的環境騷擾,或忘記了食物仍然在口中,而沒有吞下。

 在這些情況下,爸爸媽媽可以用手指輕碰小朋友的喉嚨,用觸覺提示要把食物呑下。或者,可以口語提示說「吞」,提示他們把食物吞下,同時要求孩子「望住」眼前的食物。

3. 口部肌肉能力較弱

進食的時候,我們要先把口中的食物形成食團,才能吞下。形成食團的過程,需要不同口腔肌肉的協調:雙唇、 面頰、舌頭和顎骨等。

不少兒童因為口部肌肉能力較弱, 影響進食。例如:口部肌肉的力度較弱,未能把食物完全咀嚼;口部肌肉張力較低,未能連續咀嚼,以致咀嚼 過程十分疲倦,導致偏食。

4. 口腔敏感度問題

不少爸爸媽媽投訴孩子只吃某幾類型 /質感的食物,而「揀飲擇食」。這些情況都跟小朋友的口部觸覺敏感度有關。

有些小朋友觸覺系統屬於低敏,他們會喜歡吃味道比較濃烈、 脆,甚至辣的食物,對細小或較淡味的食物的感覺則較弱。

 

有些小朋友,更可能感覺不到有口水從嘴角流出, 這此都屬於口部肌肉觸感感覺較低。有些屬於觸覺系統高敏的小朋友,對較喊、味道較濃的食物非常敏感,只喜歡吃味道較淡味的食物,這些孩子的口部肌肉包括嘴巴和舌頭非常敏感,很容易會刺激到他們的嘔吐反射。

;

發音和呑嚥所運用的肌肉大部份相同,孩子的呑嚥能力與他們的口部肌肉發展息息相關,所以透過言語治療訓練,按兒童的需要,進行餵食、口部肌肉感知的評估,並訓練口部肌肉力度和協調,運用不同質感、溫度和稠度的食物刺激進食,從而可以減低偏食哦!

話雖如此,即使發音同咀嚼的肌肉大部分相同,但口腔肌肉並不是完全一樣,加上腦部控制發音同咀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機制,所以咀嚼弱不一定會發音差,同樣地,發音差亦不等於咀嚼能力弱。單純訓練口肌並不一定會改善小朋友發音問題!

Video:mayupurada
Photo:鏡頭的角落 / tsui_sum_yee
Cover photo: mayupurada / tsui_sum_yee

Facebook 分享
Whatsapp 分享
關於我們聯絡我們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