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耳朵進水怎麼辦?7 Tips不用棉花棒挖就能輕鬆KO「水耳朵」

日常生活中如洗頭﹑洗澡﹑游水等,亦或是寶寶吐奶後,都可能發生寶寶耳朵進水的情況,這時,爸媽馬上用棉花棒或手指挖耳朵,反而造成寶寶耳朵受損,更甚是會傷及耳膜﹑外耳道皮膚破皮﹑中耳炎等,而導致幼兒聽力下降現象!

▲ 寶寶耳朵有積水會引發外耳炎及中耳炎

寶寶耳道很窄,當水跑進耳朵裡時就很容易造成積水,這時寶寶可能會因耳癢﹑耳悶等不適感,經常搖頭晃腦﹑用手大力搔癢等,而積水情況超過3天就可能引發中耳炎或外道炎了!詳細的情況可以看「媽咪你在講甚麼?我耳仔好痛又好痕!幼兒中耳炎可大可小」。

1. 側發聲

水會沿著耳道跑進耳中,當然也可以沿耳道流出來!如果寶寶耳朵有積水,爸媽可以讓寶寶側躺下來,讓有積水的耳朵朝下,並伴發出「啊嗚~」的聲音,靜置1–2分鐘後就能將水排出。

2. 側身輕震

如上面一樣,是將水「倒」出來哦。如果是小寶寶的耳朵進水,爸媽可以將寶寶側躺大腿上,讓有積水的耳朵朝下,並用手輕輕拉扯一下寶寶的耳朵(拉直耳道),待幾分鐘後就可以把耳朵裡的水流乾淨。

3. 單足跳

讓孩子側身微彎,把頭部朝有水的耳朵方向傾側,再輕輕跳躍,借用重力和震動就可將水震出。

4. 毛巾或衛生紙擦拭

用毛巾或衛生紙代替棉花棒,輕輕擦拭寶寶的耳道,這可以避免外耳道皮膚和鼓膜的損傷。

5. 熱力蒸發

耳朵中的積水分會因表面張力而「卡住」,這時爸媽用吹風機的微風吹寶寶耳朵,便可以令水的張力變弱,更易流出或蒸發掉。不過,爸媽要注意:風筒的溫度必須控制在最低的溫度模式,與耳朵距離至少15cm才不傷害寶寶的耳朵!

6. 酒精和醋

假如以上方法都無法緩解情況時,爸媽可以用酒精和醋來幫寶寶排空哦!先在空容器中加入少許酒精和酸(1:1)攪拌,再用滴管「滴入」1–2滴至耳朵,接著將頭傾斜至進水的一側。不過,並不是個個孩子都能使用,尤其耳膜有損害的孩子是一定不能這樣做!

7. 喝水﹑吃東西

讓寶寶反覆地做張口動作,以活動顳顎頜關節,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,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。

為了防止水流不小心跑進耳朵中,爸媽可以在幫寶寶洗澡時使用浴帽,以避免洗澡水直接沖入耳內囉!

Photo: Pinterest / Pixta 

Cover photo: Pinterest

 

Facebook 分享
Whatsapp 分享
關於我們聯絡我們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