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要跟他玩啦!”小孩成為戲弄者或被戲弄者,為什麼會這樣?爸媽又可以怎麼做呢?

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,還沒學懂人情世故時,「自私」幾乎是每個小孩都會出現的個性。可能會因為不同或好玩,而戲弄其他人,或「不合群」而被戲弄,為什麼會這樣的呢?爸媽又可以怎樣教小孩呢?

 

群體生活中容易發生戲弄

剛上幼稚園或小學,要長時間的接觸群體生活,小孩會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,而當小孩還沒學會所以事時,就會以戲弄的方式,去了解邊界,看看別人的反應。 

同時,在群體的生活中,戲弄可以將其他人「隔離」,所謂的其他人,可以是「不同的」、「後來加入的」,就好像是,有幾個小孩在玩時,然後有一個小孩想加入一起玩時,就會說“不要跟他玩啦!”或“你不能與我們玩喔!”

 

戲弄是一種傷害

可能小孩他們自己不自知,某程度上對戲弄者或被戲弄者來說,無論是行為還是說話,都是一種傷害喔!被戲弄者被說被「欺凌」,他們變得自卑,自我的形象都會變低,而戲弄者的「人格」,可能會因為這樣變得卑鄙。兩者對他們的人際關係都不是一件好事喔!

 

每個人都應得到善待與尊重

戲弄是欺凌的溫和版,如果沒有好好的教育,就會升級為欺凌。爸媽就需要在事件升級前,讓小孩明白「將心比己」的同理心,跟小孩說說他們所說的過話,會有怎樣的傷害!如果是被戲弄者,就好好的鼓勵小孩找到自己的好朋友,讓自己有一個快樂的社交圈子。當然,都需要教導小孩,每個人都應得到善待與尊重,不要為了「好玩」,而戲弄並傷害別人。

 

Photo: Google
Cover Photo: Google

Facebook 分享
Whatsapp 分享
關於我們聯絡我們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