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愛用「第三人稱自稱」就一定是扭捏作態?心理學家:他們都是情緒大嬴家

有些人最愛用「第三人稱」自稱,那爸爸媽媽就一定以為他們是最做作、扭緊作態?可不定哦,雖然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,給人感覺「自戀」、「自我感覺良好」、「有極強烈的自我主義」;但有心理學家卻指,會這樣做的人可是「情緒控制大嬴家」呢!

說「用『第三人稱自稱』就是做作」其實有失偏頗

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Ethan Kross在一項調節情緒的研究發現,用「第三人稱」自稱、旁人角度看待自己,不僅看事比較客觀,更能把自己從強烈的負面情緒(如憤怒、悲傷、痛苦等)中抽離出來,是用「心理距離法」來調整當下不穩定的情緒,可不一定是自戀做作呢!

用「第三人稱」和自己說話更易獲得成功

該心理學家更指出,如果人們在面對失敗時,能用「第三人稱自稱」為自己打氣,即用「自我對話」的方式來「自我激勵」,便能加大成功機率!好比如:在快要放棄時,自我打氣說「加油!(妳的名字),千萬別認輸」或「好棒喔(妳的名字),這是妳應得的」等,更容易達到100%的能量!

「情緒大嬴家」都愛以自己的名稱進行自我激勵

在是次研究實驗中,Ethan分別讓兩組人用「第一人稱」及「第三人稱(以自己的名稱)」進行自我激勵,結果得出:用「第三人稱」鼓勵自己的人有較高、上升的心態穩定度,事後對自己的不滿和自卑等負向情緒也較少。

在核磁共振掃描中也發現,以「第一人稱」在腦中思考,只會強化腦中「消極指示」區域,令人對負面的情緒和思維有影響;但若以「第三人稱」思考,不只不會強化「消極指示」區域,更能繞開大腦的理性認知區域,在無形之中產生積極的思維。

所以說,用「第三人稱」自稱也不一定是做作的行為啦!這反而更能調節情緒,從積極的態度思考問題呢!

Photo: Shutterstock / Pinterest

Cover photo: Shutterstock

Facebook 分享
Whatsapp 分享
關於我們聯絡我們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