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沒發覺那些被人鼓吹是「最強」的育兒方法,不見得個個都適用於自家小孩身上?教養方法「婆有婆說﹑公有公講」,也不是樣樣也能依樣畫葫蘆,當;中更有3個被大多數爸媽誤以為是「教仔神句」!下面3種父母行為是 被專家列入「育兒NG排行榜」的top 3!一起看你們有沒誤中地雷行為。
Top 3:發脾氣
沒有錯唷,沖著孩子「發脾氣」是最沒用﹑最消極的方法!而且「發脾氣」並不僅僅是「說話很沖」而已,爸媽有事沒事的「黑臉」﹑「不發聲響」﹑「冷淡冷冰的語氣」.....這些「冷暴力」都是「發脾氣」的行為之一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用「最傷人」的態度對抗孩子的「不聽話」!
Top 2:刻意感動
以為「媽媽(爸爸)每天很辛苦工作賺錢養你,將來你一定要好好養供奉我」﹑「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,你卻這樣不懂事」等等說話,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是加重孩子壓力。在感情上做文章,藉此「感化」孩子,不單令他們有壓力,更會令孩子有罪惡感!想有個陽光BB,怎可能呢?
Top 1:講道理
史稱最有好的教育方法,卻是排在「育兒NG排行榜」Top 1?!爸媽一定很好奇,如果「講道理」都沒用,那就除了生氣或感化他,還有什麼方法?難道就「放養」,不教育孩子嗎?
爸媽千萬別誤會,孩子當然要教育,但不要「以大道理壓人」,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「道理」!這是在使蠻力,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,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,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,越系越死的呢!
其實,爸媽可以改變「講道理」的思維定式,變通一下,效果可能會好得多。例如:在刷牙事件上,爸媽可以用孩子喜愛的東西做「餌」。若孩子喜歡小熊,那爸媽可以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說:「寶貝,小熊這麼長時間沒刷牙,牙疼了,蛀牙了,你幫它刷刷牙好嗎?」相信孩子很樂意地接過媽媽準備好的牙刷幫小熊刷起來。
給小熊刷完牙后,媽媽表揚孩子刷得好,並說:「小熊真乖,給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。」然後問孩子:「寶寶想不想讓小熊看看你也很乖,也會好好配合媽媽刷牙?」這樣幾天下來,孩子再也不厭煩刷牙了。
▼ 而且「講對的道理」必須要有下面的準則:
1. 「講道理」一定不要口是心非
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,必須首先確認這「道理」自己也相信。
2. 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
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,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。爸媽不要向孩子傳達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,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經驗。
3. 切不可把「不講道理」做成「不講理」
3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?這就不是「不講道理」,而是不講理了!對孩子簡單粗暴,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。這簡直是強盜邏輯,矯情得十分了得,要明白:「講道理」是下策,「發脾氣」是下下策,「發脾氣+虛偽」是下下下策!
▼ 不想犯了這些NG行為,爸媽還可以怎樣做?
1. 家長「少說多做」,傾聽孩子
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,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。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,首先取決於情緒,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,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。成年人尚且如此,何況孩子?用思想家盧梭的話來說「冷冰冰的理論,只能影響我們的見解,而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;它可以使我們相信它,但不能使我們按照它去行動,它所揭示的是我們該怎樣想,而不是我們應該怎樣做」。
講道理孩子不聽,不妨換個做法,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,給家長帶來麻煩。遇到這種情況,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,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,不要輕易下論斷,說孩子「不聽話」。家長當然可以直接給孩子講一些正確的道理,但如果孩子不聽,就應該考慮換一種說法,以「實踐」證明!
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,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,通過問答的方式,調動孩子去思考,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,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唷~
2. 用問問題的方式來給孩子做思想工作
教條不重要,教養才重要。做「不講道理」的家長,並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,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。
Photo: Google / Pinterest
Cover photo: 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