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媽媽平時怎樣跟孩子說話的呢?原來說話方式都有講究的,小朋友的智力發展是與語言大有關係的!說話,除了是訓練孩子接收和表達語言能力外,同時也是在訓練孩子思考!想小朋友IQ好?一定要重視孩子語言能力!下面3個日常對話要注意的點唷~
1. 禁用疊字
孩子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語言發展需要,專家認為孩子在3個月大時,已能開始發出聲音;在半歲前,父母仍可以用沒有特別意思的疊字和BB話跟孩子溝通;但到了2歲,便應該停止使用疊字,讓孩子學習成人的詞彙。
例如:將經常聽到的『車車』、『Mum Mum』等BB話完全戒掉。對他們說話就要好像和大人說話一樣。如此一來,孩子就可從聆聽中學習到完整句子的基本結構,有助發展組織及思考能力,從而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,為其智力發展與外界交流做足準備,自己也會漸漸說得出來。這樣既是訓練腦袋、思維,也是有助組織及思考能力的發展唷!
2. 用日常情景解釋
與外界交流、進行對答是培養孩子智力的準備訓練,爸媽亦可透過頻密的日常對答刺激孩子思考。要明白:孩子在6歲前都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,所以抓緊生活任何時刻來跟孩子溝通,訓練他們的語言能力,與外界交流,讓他們隨時隨地可從日常中學習!
透過日常情景解釋一些艱深的詞彙,例如:可以說『當你送一份禮物給朋友,但他說不喜歡,你就會感到尷尬』等,向孩子解釋『尷尬』的意思。這比起直接用另一些詞彙來解說,讓他們置於情境中更能明白詞彙的意思。久而久之,孩子認識的詞彙更豐富,並更容易理解句子結構,表達及溝通能力自然強了,對日後學習及社交生活都有充足的準備。
除了向孩子解答問題,家長主動向孩子發問亦能刺激他們的思考。「即使是一程巴士,我都會問很多問題:『為何路面有斑馬線?』、『為什麼這區有這些店舖?』,從日常生活入手學習語言,比生硬地死背詞彙來得輕鬆,小朋友更易入腦,同時又增進常識。」這些日常的互動溝通和問答,無形中都為腦力發展作好準備。
3. 啟發創意
跟孩子的互動除了學習,更是重要的親子時光!雖然爸媽工作忙碌,但必定要抽時間作親子伴讀,甚至經常帶子女去圖書館。但重點是「一起伴讀」,而不是讓孩子自己讀,這樣既能增強親子關係,更甚是,父母在旁指讀,再引導孩子讀字,雙眼和腦袋並用,認字效率會大大提高哦!
切忌單向式閱讀,父母可於伴讀期間多作出發問及引導,例如:『你覺得故事怎樣』、『你可創作另一個結局嗎』、『你最喜歡的角色是誰』等等,因為讀書除了是閱讀、認字,其實也是一種想像!透過這樣的問與答,孩子的語文能力和閱讀興趣得以提升之餘,也可增進課外知識,同時培養專注力、創意思維和推理能力,正正與智力發展同出一轍,做好了最佳準備!
這些不但為提升IQ打好基礎,也為他們的智力發展做足準備。從日常生活入手學習語言,比刻意死背詞彙來得輕鬆,小朋友更易入腦!
Photo: Pinterest
Cover photo: 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