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要開學了,不知道各位家長對新學年又有甚麼想法?孩子當然要做好自己的本份,可是家長其實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表現,不要不小心做了令老師討厭的行為呀~ 以下7點,大家都要留意!
1. 過度寵愛孩子並要求他人打破規例
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,家長當然不會希望小朋友在學校受到懲罰或責罵,可是當孩子犯錯時,爸爸媽媽就要學懂讓小朋友承擔後果。即使家長愛子心切,也不要過份地要求學校作出破例等舉動。
2. 只依賴校方而忽略自身作為家長的責任
孩子的健康發展需要校方和家庭的互相配合。假如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些表現欠佳,請不要先想著責怪學校,也要想一想自己作為家長有甚麼能夠為子女做的;雙管齊下,孩子才得以茁壯成長呀~
3. 直接向上層投訴
任何關係的維繫也應靠「溝通」。假如家長不滿老師的表現或孩子所遭受的對待等,可以先跟相關老師聯絡並了解詳情;直接向上層投訴,代表著你們拒絕跟該老師進行溝通,關係變差外,也令問題的真正原因也無法得知。
4. 毫無蹤影
經常缺席孩子的活動,甚至連家長日、頒獎禮等重要日子都不常出現,老師會認為家長是否不太著緊孩子的事情,對小朋友漠不關心。再忙的爸爸媽媽也要盡量向老師了解子女的情況,即使重要日子沒空,也要找其他機會跟老師溝通一下~ 這點很重要呢!
5. 化為「上司」角色
家長和老師其實都應該是輔助孩子成長的角色,所以爸爸媽媽不要不小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「手下」一樣,對老師的表現隨意評頭品足。千萬不要認為讀書的費用包括了老師的薪金,認為自己是「老闆」而把老師當作「員工」一樣呀~
6. 先入為主地討厭「老師」
不論是在家長的童年又或是在孩子過去的就學經驗中,家長對「老師」也可能會有一定的印象;可是爸爸媽媽不要把過去的定型套用在所有老師身上,應該把每位老師當成獨立個體去看待。假如爸爸媽媽先對「老師」抱有負面想法,也會影響到自己對老師行為的解讀,很多事情也會變得「先入為主」。
7. 戲劇化行為
有些家長傾向以誇張、戲劇化的行為來獲取大眾注意,可能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自己/自己的孩子,也可能是為了令校方變更一些決定等。不論家長立意如何,如此誇張的言行舉止可謂令學校和自己「兩敗俱傷」,雙方名聲也會受損,也就當然令老師「避之則吉」。
Photos: Google
Cover Photo: Google / 鏡頭的角落